top of page

【影音報導】

華視新聞雜誌:讓海岸線更美好!海洋觀光 挑戰與省思_20220902.png

華視新聞雜誌:讓海岸線更美好!海洋觀光 挑戰與省思

2022.09.02

想振興台灣的海洋觀光,該如何尋一條永續發展,有效管理的道路呢?專家提出,要整合在地資源,發展當地特色。另外,許多海洋觀光開發案,也必須從源頭友善環境,避免破壞,才不會在環評的過程重重卡關。而民眾很在意的飯店房價問題,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也建議,飯店業者們得自己省思,因為唯有合理的房價,才能永遠留住觀光客。

守「滬」傳統牽罟 苗栗慢魚向海致敬|鏡新聞調查報告.jpg

鏡新聞調查報告:守「滬」傳統牽罟 苗栗慢魚向海致敬

2022.06.21

透過政府和社區的內外部資源整合,里海精神要落地實踐·不再只是空想。

著名的苗栗山城,其實有種濃濃的海洋情懷,不只有漁港,有牽罟傳統漁法,還有百年石滬。在年輕人的推動下,更成了全台慢魚運動的先驅,帶領人們食魚、懂魚,延伸到海洋、海船、海人,藉由慢魚運動,向海致敬,接軌國際,讓人感受海、親近海,更進而感受到人人有責,與海洋共存共生,促成漁村永續的精彩故事。

鏡新聞調查報告:金門不只戰地 百年蚵田傳承文化遺產.jpg

鏡新聞調查報告:金門不只戰地 百年蚵田傳承文化遺產

2022.06.21

提到金門,不會只想到戰地文化,現在有一群年輕人返鄉,想重塑在軍事入駐之前金門的樣貌。

 

以戰地方風光聞名的金門,在古寧頭有一片超過400年歷史的石蚵田,是台灣世界級的農業文化遺產,為了傳承以海為田的自然地景和產業,有金門的新世代協助蚵農從生產端轉型體驗觀光,也有一群人結合當地的特色作物-高粱,和傳統手編技藝,規劃符合在地需求的活動,要找回軍事進駐之前的土地記憶,再現屬於金門的海洋文化DMA。

鏡新聞調查報告:伴海女築夢 台灣極東點實踐里海映像.jpg

鏡新聞調查報告:伴海女築夢 台灣極東點實踐里海映像

2022.06.21

里海精神所推動除了要讓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外,更重要的是提升漁村社會的生態韌性。

新北市貢寮,是台灣的極東點,擁有很獨特的海女文化,自古靠海為生,呈現最佳的里海生活樣貌,只是多數的海男海女已經步入中老年,一起來看青銀世代如何把傳統的生活樣貌延續下去。

花蓮.jpg

鏡新聞調查報告:為花蓮解憂 定置漁法體現島國藍色永續

2022.06.21

台灣四面環海,人海共生的概念早就在沿海聚落落地深耕。我們先來看花蓮七星潭,從港口看到海面上可以看到用繩索結成的巨型迷宮,這是從日制時代傳承,超過百年的友善漁法-定置漁法。但是近年來漁業人力出現斷層,漁獲量不斷下架,漁村逐漸沒落,直到有年輕人洄游到花蓮創業,把漁場、海鮮餐廳、食魚體驗及賞鯨環境教育,彼此結合,借助觀光人潮的力量,為漁村找出存活之路。

地創放送.jpeg

地創放送:宜蘭|魚樂天地鄉鎮應援團|何立德

2022.03

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。」

地創放送 Localog Space,一個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打造的公共交流空間,盼成為孕育地方創生發展與資源整合的創意基地,推動「以人為本,從在地需求出發」的核心精神,挖掘屬於在地產業振興的 DNA,鼓勵台灣地方創生團隊相互串連、流動、共生。

華視新聞雜誌:老屋新創 宜蘭經濟微革命.png

華視新聞雜誌:老屋新創 宜蘭經濟微革命

2022.02.18

很多民眾都喜歡到宜蘭旅遊,而新的一年,宜蘭的人文風景更加美麗精彩!在壯圍鄉的古亭村,有一間老雜貨店,在年輕人的創意改造下,變成可愛的甜點屋;還有一間老舊的美髮店,則是被造成強調環保的無包裝商店。兩棟老屋,因為青年勇敢返鄉創業有了新生命,而附近的古亭國小,也因為發展特色教學,原本孩子們的柑仔店,翻身成了壯圍鄉最受歡迎的青銀共學基地。這一連串的創新與改變,如何突破傳統農村的困境,帶動地方觀光與商機,一起來看!

八大民生新聞:小紫菜產季 貢寮海女頂強風採收.png

八大民生新聞:小紫菜產季 貢寮海女頂強風採收

2022.01.26

每年12月到3月是東北角小紫菜的盛產期,這時在新北貢寮常會見到頭戴斗笠、手拿刮勺的海女們,她們得頂著強勁的風浪到海邊採小紫菜,有時一採就好幾個小時,不過要採收這小紫菜一點都不容易,除了要掌握退潮時,由於岸邊濕滑還得穿釘鞋增加穩定性,避免被大海捲走。

微笑台灣:原地開鄉 《東北海味大販店》來一場有吃有玩的療癒濱海之旅!.jpg

微笑台灣:原地開鄉 《東北海味大販店》來一場有吃有玩的療癒濱海之旅!

2021.12.14

大東北角橫跨新北宜蘭,擁有豐富的山林、海洋和獨特在地文化。 在這裡,你可以跟著在地嚮導何立德深入山海,解鎖最私房的產地之旅 ; 讓東北角海王子蔡昌憲帶你遊海岸村秘境、品嚐口袋美食, 一起採收九孔、釣泰國蝦、喝在地酒、吃好米,打包大東北角的美好滋味。

新聞思想啟:福隆沙雕點沙成金 豐富在地印記 貢寮創生新舊交融 創造小鎮新風貌.png

新聞思想啟:福隆沙雕點沙成金 豐富在地印記 貢寮創生新舊交融 創造小鎮新風貌

2021.10.30

新北市的貢寮里山里海,這裡擁有豐富生態,早年還曾經是淡蘭古道的中繼站,過去往來淡水廳與葛瑪蘭廳,貢寮可是必經之地,當年的繁華熱鬧,可想而知,不過就在社會變遷,人口大量外移之下,貢寮也面臨了沒落危機,而另外看到的是點沙成金 福隆沙雕季,成功吸引目光,是很多人驚艷的地方,也吸引很多人潮走訪當地,而這也是近年來翻轉貢寮的開始,甚至吸引征戰得獎無數的沙雕師們,除了年年來進行沙雕創作,還有沙雕師因此移居到福隆。貢寮新亮點可不只如此,這裡還有銀髮職人的手路菜,利用在地食材,推出阿嬤食堂,也讓遠道而來的饕客,可以好好體驗豐富的地方特色料理。

新聞思想啟:深耕特色單點 創意合作連線 宜蘭次世代返鄉 尋根找自己也找機會.png

新聞思想啟:深耕特色單點 創意合作連線 宜蘭次世代返鄉 尋根找自己也找機會

2021.10.30

因為在地意識的抬頭,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,選擇返鄉,無論是務農,還是從事傳統產業的創新與再造,那份對土地的熱愛,這些返鄉青年們,選擇與都市上班生活截然不同的方式,發揮所學以創意讓故鄉的傳統文化及在地食材可以獲得新生命。

【地方創生好食材 教你過年做好料】國發會_20210209.png

地方創生好食材 教你過年做好料

2021.02.09

紛亂的鼠年要過完了,牛年就要到來!

國發會期許國人,在新的一年好事「牛年旺返」,壞事「牛轉乾坤」。

在正式放年假之前,龔明鑫主委先到宜蘭壯圍拜訪地方創生團體「宜蘭斑」,

學習他們如何串連養殖業者、美食和飲食教育,成立「食育酷樂園」帶給大家不同饗宴。

最重要的是,主委還要教大家怎麼做「鹽焗大白蝦」和「清蒸龍虎斑」

 

另外,主委也向大家拜早年,談談國發會牛年「雙語國家」、「亞洲·矽谷」、「地方創生」與「智慧政府」四大2.0目標!

無論今年過年身在何方,一起來線上跟龔主委聚聚吧!

79422273_2481536938770938_38766524922802

🔆2020臺灣地方創生展 日本特展🔆

2020.1.18~1.28

為加強臺日交流及經驗分享,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年1月18日至28日在日本東京澀谷舉辦「2020臺灣地方創生展」,期以臺灣「地方創生」的成果,展現臺灣各地具有代表性、特色亮點的案例。

本次展覽除了介紹臺灣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及執行成果外,並以「科技力」、「品牌力」、「活化/再生」及「共創力」等四大主題展出,從傳統產業或工藝技術,注入創新的手法或經營模式,吸引青年返鄉,或運用不同的機制, 讓地方可以永續經營或打造嶄新的地方品牌,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及促進人口回流,展出內容相當豐富多元。

【進擊的台灣】尚青龍虎斑+逆境翻轉人生.png

進擊的台灣:尚青龍虎斑逆境反轉人生

2019.11.22

這家私廚標榜石斑魚產地直送,吃好吃巧,
現場甚至購買新鮮漁貨。
曾夢想當高爾夫球選手的楊光瑞,
在運動傷害之後不能再打球了,
因緣際會和好友阿龍在宜蘭接下新挑戰,
他們睡漁塭整整八年,草創期一度身無分文,
終於讓一般只能在南部養殖的石斑魚,成功在宜蘭落地生根。
為了推廣內銷市場,他開發出多種石斑魚創意料理,也結合小農產品,希望打造宜蘭石斑王國的同時,也用在地特色守護土地。

【新聞深呼吸】20190914+第115集+台灣創生力.png

新聞深呼吸:台灣創生力

2019.9.14

同樣為地方產業注入活力的,還有宜蘭壯圍這兩位年輕人,他們不畏冬天海水很難養石斑魚,從15年前來到這養起石斑魚。

來自台北長大的都市小孩,一剛開始根本什麼都不懂,還曾經歷整池魚苗死光光的矛盾境,後來慢慢摸索出,適合在地的養殖新法!

不但打破了台灣石斑魚跨不過濁水溪的神話,還讓壯圍的廢棄魚塭活了過來!來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!

【新聞深呼吸】寶貝台灣之美.png

新聞深呼吸:寶貝台灣之美

2019.8.17

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,企業投資故鄉,科技也要引進,農漁民常面臨銷售途徑,和開發產品的方法,在官方牽線下,有企業投資故鄉,成立安永心食館,利用獨家冷凍技術,協助小農小漁民們保存農漁獲,館內商品與餐飲,結合在地食材,企業與民間自主串連重生,齊力推動地方創生!

把新鮮端上桌+尚青魚塭海味-進擊的台灣.png

進擊的台灣:把新鮮端上桌尚青魚塭海味

2019.8.16

說到海鮮,大家都喜歡吃現撈仔,但其實台灣很多二代青農,用海水養出來的水產,口感一點都不比現流仔遜色,在宜蘭礁溪有一家活魚餐廳,老板石嵇把一池魚塭的新鮮端上桌,店裡招牌吳郭魚就是用半海水養殖,雖然長得慢,但沒有土味,肉質又更加細緻,石嵇的爸爸原本在漁業署輔導人家養殖,退休後買了這塊魚塭自己養蝦,卻完全養不活,很沒有面子,石嵇決定幫爸爸扳回一成,他用養豬的方法讓吳郭魚吃廚餘,竟養出了沒預約就吃不到的好生意!

Still0808_00003.jpg.png

公視獨立特派員:創生DNA

2019.8.14

在台灣農村,年輕人口大量外移,鄉村人口增長問題已經非常嚴重。為了解決長期以來城鄉差異擴大,行政院將今年訂為地方創生元年。很多人都很疑惑,地方創生究竟和實際上,目前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所執行的地方創生政策比較著重在產業面,更期待在過程中能約會企業投資,促進地方振興。

熱線追蹤+-+青年返鄉+復興宜蘭.jpg

熱線追踪:青年返鄉復興宜蘭

2019.8.11

宜蘭縣是北台灣養殖重鎮,在二十年前全盛時期,全縣養殖面積超過千頃,以九孔,白蝦,石斑魚而聞名。不過,近幾年來,因為水產疾病不定時發作,青壯年人口外移,漁業年齡層上升,就業機會缺乏以及國際漁產競爭等衝擊,養殖產業逐漸沒落,其中,魚在廢棄的閒置,其中,在壯圍鄉的情勢最嚴重,在巔峰時期壯圍鄉魚鄉總面積超過兩百六十十多毫米,而到去年底,減少到只剩下一百三十多毫米,其中,將近一半的魚塭都是休養或廢棄的局部。

【新聞深呼吸】20190706+第106集+地方創生+翻轉台灣.png

新聞深呼吸:地方創生傾斜台灣

2019.7.6

宜蘭南方澳是全台四大漁場之一,極盛時期港口停滿漁船,老一輩的人說船要進漁港卸貨,光是等待的時間,船上漁貨就臭掉了,那時的居民多半軍事捕魚的工作,卻老船長遇到青壯年人口流失,找人接班...經文史工人與政府輔導,推廣“一日討海人”體驗活動,漁船載遊客出海捕魚,了解海洋生態,老船長成為最佳嚮導,重新找到自己的舞台;同樣為傳統產業注入活力的,還有宜蘭壯圍鄉,劉漢龍與楊光瑞,不畏宜蘭冬天的水很難養石斑,發展出養殖心法,打破台灣石斑魚跨不過濁水溪的神話,讓壯圍的廢棄魚塭活了過來,來看他們怎麼辦到的。

華視新聞雜誌【「創生與重生」+宜蘭經驗+打造青年返鄉之路】2019.07.05.

華視新聞雜誌:“創生與重生”宜蘭經驗打造青年返鄉之路

2019.7.5

宜蘭,有上百公里的海岸線,滿佈漁村和漁港,還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和魚塭,擁有豐富的領土和水產,有很多宜蘭在「地居民,充分運用這些特色,打造出獨特的地方創造生模式。讓「人,地,產」,三大面向,互相串連,不只吸引到大批觀光人潮,促進地方發展,也鼓舞了不地方創生,如何打造青年的回家路,一起來看發生在宜蘭的故事。

抗國際漁產競爭宜蘭壯圍翻轉水產劣勢.jpg

台視新聞:抗國際漁產競爭宜蘭壯圍攏水產劣勢

2019.6.28

宜蘭縣是北台灣養殖重鎮,在全盛時期,全縣養殖面積超過千頃,以九孔,白蝦,石斑魚而聞名。不過,近幾年來,因為水產疾病不定時發作,青壯年人口外移以及國際漁產競爭等衝擊,養殖產業逐漸沒落,許多魚塭廢棄閒置,其中,以壯圍鄉的情勢最嚴重,在巔峰時期,壯圍鄉魚塭總面積超過260多公頃,而到去年底,減少到只剩下130多毫米,其中,將近一半的魚塭,都是休養或廢棄的建築物。

台視新聞:串連產業活化魚塭為壯圍未來找出路.png

台視新聞:串連產業活化魚塭為壯圍未來找出路

2019.6.28

從閒置到荒廢,從歇息到活化,在壯圍鄉仍有養殖業者抱持一線希望,不論是超過40年經驗的養殖業者,或是回鄉接家業的青農,近年來更有從外地移居前來的年輕一代。透過國發會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劃,宜蘭縣政府以壯圍鄉為示範地,讓農漁業產銷顧問團隊進駐,希望能開啟產業轉化的契機,翻轉宜蘭的未來。

螢幕快照+2019-03-10+下午10.04.29.png

TVBS世界傾斜中:地方創生宜蘭特色小旅行吸引青年返鄉

2019.3.10

宜蘭海岸城鎮面臨著青壯年人口外移,漁業年齡層老化,就業機會缺乏等問題,形成許閒置魚塭等衝突的問題。透過國發會地方創生,吸引了青年返鄉,加上外地青年進入,更重要的是有企業進駐投資,結合養殖生產,觀光休閒,美食行銷,推動在地產業六級化發展,讓鄉鎮重新活起來。

台灣亮起來-龍虎斑回游!曾睡漁塭8年壯圍青年活化宜蘭.jpg

三立新聞網:台灣亮起來/龍虎斑回游曾睡漁塭8年壯圍青年活化宜蘭

2018.12.12

龍虎石斑是龍膽和老虎斑的鄰近,過去石斑多半養在比較溫暖的中南部,怕冷的條件。台灣養殖產業中的「龍虎石斑」成功變市場新寵,打遍天下無敵手。然後一個高爾夫球手楊光瑞,在運動傷害之後不能再打球了,因緣際會和好友阿龍在宜蘭接下新挑戰,他們睡漁塭整整八年,草創期一度無分文,最後領悟到養魚的高爾夫球哲學,用新科技讓全台漁塭閒置率最高的鄉鎮找到轉型新未來。

「宜蘭斑」回游家鄉養殖業轉型活絡經濟.jpg

TVBS新聞網:「宜蘭斑」回游家鄉養殖業轉型活絡經濟

2018.10.17

壯圍鄉曾是宜蘭縣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地方,但養殖業面臨沒落,其中像是九孔,大量養殖池因此荒廢,造成,在國發會的補助下,推動“宜蘭斑”計劃,有青年陸續回游返鄉,也有外地來的人落地生根,將在地養殖業轉型,甚至開起餐廳,通過地方創生活絡當地經濟。

【台灣1001個故事】高爾夫球手受傷轉行+打造北台灣石斑魚王國.png

東森新聞:【台灣1001個故事】高爾夫球手受傷轉行打造北台灣石斑魚王國

2018.3.25

打球受傷的高爾夫球員,把心力轉移在養殖業,他發揮球場上的拼勁,把過去只有在南台灣才能倖存的石斑魚,成功轉移北台灣,即使不揮桿,人生一樣精采。

石斑產值連年銳減精緻養殖盼重新出發.jpg

TVBS新聞網:石斑產值連年銳減精緻養殖盼重新出發

2017.12.8

台灣養殖的石斑過去主要銷售往大陸,年產值甚至超過60億,但受受兩岸關係影響外銷量減少,宜蘭也因為曾經遭受逢蝦病重挫石斑養殖產業,至今有一半以上的魚塭呈現廢置狀態,為了挽救台灣石斑的產值同時活化農村,宜蘭縣政府就推動了活化廢棄魚塭相關計畫,要讓人們走進產地也讓石斑從台灣本土重新出發。

63930-620x420.jpg

宜蘭新聞網:宜蘭斑肉Q味美平價

2016.09.02

宜蘭縣政府,9月2日上午,於礁溪鄉時潮休閒農業區,蟳屋餐廳養殖場,舉辦宜蘭斑(石斑魚)搶鮮上市推廣活動。

農業處長陳德星表示,海洋漁獲資源日漸減,養殖業變成非常重要的產業,宜蘭樣植面積有限,以重質不重量精緻化為訴求,推出宜蘭品牌,礁溪鄉大塭觀光休閒養殖區所養殖的石斑魚,命名為宜蘭斑,將規劃極力推進中央預算,優化魚塭養殖,推進觀光發展。

bottom of page